文博快讯
-
【宇辉邀您看文物】西周“丫”字形马面铜当卢当卢是商周至汉晋时期流行于中原及北方地区的马具饰品,其名称源于卢通假“颅”,因佩戴于马头颅中央而得名“当卢”,多由青铜铸造。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护马匹面部,兼具实用性与象征意义,通过精美纹饰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其形制多样,早期多为长条形或盾牌状,后期发展出叶形、马面形等。西周时期,当卢成为成套车马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纹饰逐渐复杂,常采用镂空透雕工艺。2025-07-17
-
【宇辉邀您看文物】西周铜卧虎虎在周文化中被视为军事权威和王权的化身。青铜器上的虎形像常装饰于礼器、兵器(如钺),代表征伐权与贵族身份,呼应“虎符调兵”“天子赐钺”的传统。西周中期后,虎形器数量锐减,礼制重心从动物崇拜向人文符号转移。2025-07-15
-
【宇辉邀您看文物】商代“乍册吾”玉戈戈是商周时期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的形制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盛行于商代,西周以后逐渐衰落。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不适合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见商代的玉戈多为仪仗用器,承担着彰显礼仪制度与权力等级的象征功能。2025-07-13
-
宇辉邀您看文物“鸟祖癸”铜爵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酒文化贯穿千年文明。在各类祭祀与社交活动中,酒礼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之一,青铜爵兼具实用与礼器功能,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2025-07-11
-
【志愿者服务】“探寻庆阳瑰宝,青春志愿发声”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讲解行动暑期伊始,庆阳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文化传播者”。7月5日至8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巧手裁云剪岁月,庆阳古韵入画来”社会实践团的8名成员,参与了庆阳市博物馆志愿者暑期服务活动,在专业指导下,深入探寻庆阳文化,并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2025-07-11
-
“宇辉邀您看文物”——新石器时代篮纹单耳灰陶鬲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人们在锅碗瓢盆间的烹饪智慧。庆阳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珍贵文物——新石器时代篮纹单耳灰陶鬲,展现了古人利用火焰与泥土的烹煮智慧。2025-07-10
-
【馆校联动】非遗文脉润童心——庆阳市博物馆在北师大附中开展非遗实践课为推动博物馆与学校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和馆校共建课程进程,7月4日下午,庆阳市博物馆将“怡智课堂”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为四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以“庆阳五绝”为主题的非遗思政实践课。2025-07-10
-
“宇辉邀您看文物”——新石器时代绳纹红陶尖底瓶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征集于原庆阳县董志公社秦冯嘴扁担峁。此尖底瓶高46厘米,口径14厘米,采用泥质红陶制成,质地坚实。其造型为喇叭形口、束颈、平肩,斜腹向下收敛,底部呈小尖状,通体布满斜绳纹,器型规整,美观大方,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 关于尖底瓶的用途,早期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汲水器或盛水器。传统观点称,尖底瓶“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这一说法多年来主导着人...2025-07-09
-
“宇辉邀您看文物”——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1920年6月4日,法国地质学家桑志华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上里塬辛家沟发现了一块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核,这就是后来考古界权威认定的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2025-07-09
-
跟着宇辉游庆博 来一场沉浸式文化打卡!6月28日董宇辉携“与辉同行”团队在甘肃开启了为期三天的“阅山河”旅程!“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的第一站来到了庆阳市博物馆。在历史展厅内,董宇辉与《河西走廊》导演李东珅、讲解员赵倩以文物为媒,带领网友开启陇东文明解码之旅。此次行程让全国观众认识了庆阳,认识了庆阳市博物馆。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