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博物馆外景
庆阳市博物馆位于西峰区和谐广场南侧,占地面积23.04亩,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是甘肃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2012年5月18日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共有常设展览9个,分别为:庆阳历史文物展、庆阳古生物化石展、庆阳佛教艺术展、庆阳历代名人展、庆阳革命历史文物展、庆阳香包展、庆阳书画展、庆阳剪纸展和庆阳皮影展,另有文物临时展厅和书画临时展厅,每年接待观众量达30多万人次。
庆阳市博物馆藏品丰富,以古朴神秘的陶器、举世无双的商周玉器、富丽堂皇的汉唐铜镜、流光溢彩的宋金瓷器和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最具特色;馆藏文物12428件,珍贵文物1919件(其中一级文物60件、二级文物235件、三级文物1624件)。全世界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河象化石和“环江翼龙”化石驰名中外,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著名的商代“作册吾”玉戈、汉代“彭阳”铜鼎和宋代玉壶春瓶为省内仅见瑰宝,绚烂多彩的民俗展品和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馆藏特色。
1995年,经原庆阳地委批准,庆阳市博物馆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013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为具有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2013年4月,庆阳市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0年12月,成功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近年来,庆阳市博物馆对市内的战国秦长城、秦直道、双塔寺、陇东古城址、陇东古代佛教遗址、陇东古代壁画等文物遗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发掘,取得了详实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石窟寺研究、泾河上游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秦直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并出版了多部专著。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2022年,庆阳市博物馆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教育活动。进社区、进军队、进学校、进乡村和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成为常态化工作,“怡智课堂”、“快乐学堂”等一系列社教活动的开展,使博物馆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