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活动主题反映了文物见证时代风华、文物展现时代风采、文物滋养时代生活、文物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
庆阳市博物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突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努力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策划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遗产日活动。
活动一: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庆阳市博物馆在门前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红色庆阳》、《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简介展》、《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等30多块流动展板,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讲解员向广大市民、观众介绍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及我市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观众充分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民族文化根脉,更为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提供了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鲜活的,既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生活中的现实体现,又在时代变迁和自身的传承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活动现场,讲解员向广大市民、观众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得到记录和保存。使大家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既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又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二:邀请星之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生开展研学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庆阳市博物馆还特别邀请了星之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生们来到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让同学们和观众一起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到非遗体验活动中来,感受非遗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香包、剪纸展厅内,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了庆阳香包、庆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通过介绍,同学们知道了庆阳民俗艺术原始古朴、底蕴深厚、个性突出,民间特色浓郁、乡土气息强烈,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其中,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庆阳五绝”——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更是誉满天下。庆阳香包又称绌绌、荷包,俗称耍活子,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2006年,国务院公布庆阳香包绣制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知道了庆阳剪纸历史悠久,剪纸在庆阳俗称“铰花花”,总体风格粗狂、造型简括、构想独特。2008年,庆阳剪纸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之后,同学们拿出笔和画纸,你爬着,他坐着,用各种姿势进行写生,两人一块、几人一组,大胆、自由的画出自己喜欢的香包、剪纸纹样。之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从这些作品中评选出了20个最佳作品奖,为同学们颁发了奖品。
开展此次活动,让青少年儿童通过多方面的观察,用自己的想象发挥创作。通过画笔,让孩子们在感受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青少年儿童热爱家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人翁意识。